凤凰楼兼职联系方式_全国空降24小时服务下载,200块约3小时,风楼阁全国信息最新版介绍

追忆新中国旖旎年华 ——《中国生活记忆》
2015-01-26来源:五洲传播出牍社

  《中国生活记忆》紧紧围绕民生主题,从百姓衣、食、住、行等方面的流行变化角度切入,完整再现了中国人的生活记忆,钩沉民间历史,彰显社会进步。留存在国人记忆深处、拨动人心的民生往事,60多年间的时代细节变迁、社会成长史和流行进化史尽在其中。本书中文版由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策划出版,英文版由五洲传播出版社与中国轻工业出版社联合出版。
 
  可能许多人都有这种感觉:随着年纪一天天增长,怀旧情绪会不经意间流露,就如同无意中流露自己最不愿意暴露的真实年龄一样,这时候,听到父母讲述过去的陈年往事,也不会像原来那么心不在焉、极不耐烦,常常也会静心倾听、细细咂摸。
 
  居住上海的编剧、作家陈煜,一天接到北京一位陌生编辑的电话,问是否有兴趣写一本建国65周年民间历史的书,她欣然应允。接着,这位编辑向作者描述了此书特殊的体例: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编年体或纪事体,而是用事实和感性去追溯过往的中国民间生活,构成一部中国人共同的集体记忆,书名定为《中国生活记忆》。
 
  接下这本书的写作任务之后,作者安静地想了很久,不无顾虑和担心:以她的年龄,该怎么去描述她出生之前的中国人的生活?作者知难而进,好好地梳理了一下自己的记忆, 试图寻找她没有经历过的那些年代的气味。她从记忆里迅速翻找,想起了自己的外公外婆、父母,想起了她见过的各种各样的人,想起了他们曾经讲过的自己的生活,想起了在影视文学作品里所看到的别人的生活。这一切,让作者迅速地找到了编著这本书的整体感觉。
 
  将感觉落到纸上,形成一本书,白纸黑字,不可臆造,需要更切实地把握感觉,找准方向。为此,作者干脆收拾行装,回到了她的故乡四川。一到四川,所有的记忆都回来了。在街上遇到似曾相识的面孔,恍惚间才惊觉时光已经过去了很多年,每个人的容颜都已改变,每个人的时光都在倒数……这种感慨,让她明白了这本书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最切实的意义。
 
  作者望见了时光流逝的无情,人生白驹过隙的可贵。时光,因为被记忆才有了意义。每个人身边的人和事,在记忆的长河里将一幕幕重演,其中最为感动的,是我们所历经的喜悦、悲伤、不甘与梦想。《中国生活记忆》这本书,就是为了唤起所有中国人共同的人生记忆,让我们重新回到盛年时期、青春岁月甚至于童年时光。
 
  《中国生活记忆》一书,通过一件件民生往事,见证共和国年进步和追梦的历史。该书英文版同时出版,极大地增添了这本书的分量。英文版的发行,相信会激发侨居海外的同胞们魂牵梦萦的赤子之情,引起他们强烈的共鸣,同时,也让全世界读者有机会从一个新的窗口认识、了解新中国成立后,特别是30多年改革开放后在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变迁,从而客观地评介中国,为世界读者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的窗户。这也许就是《中国生活记忆》英文版发行的意义所在。
 
  正如于光远先生生前为本书所题:记录点滴生活,彰显社会进步。《中国生活记忆》选取的,是那些能够触动人们记忆深处的小事件,但背后折射的,是共和国沧桑巨变和追梦圆梦的大事。这些生活的记录,让人感怀潸然,韩少功所说“时光总是把苦难渐渐酿出甘甜,总是越来越显示出记忆的价值”,也许是最好的形容。
 
  时过境迁,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,中国城市和乡村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,当作者约见儿时的伙伴、同学和老师,彼此的情感就像是炉膛里的火焰被点燃,所有经历那个年代的人都显得如此的亢奋。他们聚在一起彻夜长谈,说的都是那个年代的生活与故事。记忆中那条清澈的小河,校园里铛铛的铃声,牵着妈妈的衣袖排队等待切糕出炉的情景,还有躲在被窝里抄写普希金诗歌的那些夜晚, 这一切都渐渐消失了、遗失了,想起不免让人有点伤感。
 
  生活是一面镜子,反映和折射出中国发展进步的现实节奏,尤其是改革开放多年来有目共睹的成就。那些岁月,留给人们的不仅仅是儿时的回忆,更是我们国家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的记录,至今还深深地影响着我们。此外,作者还增加了近几年一些热点话题,包括游戏进入中国等,让这本书同时成为年轻人了解新中国发展脉络的一个通俗读本。
 
  作者曾通过中华网与读者进行过视频交流,年轻的读者们来自全国各地,他们觉得这本书读来轻松,可以勾起很多回忆。一些穿着工作服的民工更是自己掏钱买书,城市对于他们来说是暂居地,他们对于城市而言是漂泊者,如果一本书能够被他们接纳,那是真切的共鸣,是一本书的荣幸,也是它的价值所在。
 
1954年北京市政府粮食局印制发行的面粉购买证。在那个实行计划供应的年代,几乎买所有东西都要票证。
 
  1969年4月,上海又一批知识青年挥手告别家乡——上山下乡。1968—1978年十年间,全国共有1600多万青年投入“上山下乡”运动,十分之一的城市人口到了农村。
 
20世纪70年代初一家三兄妹。那时物质仍旧匮乏,孩子们的衣服大多是由妈妈拿旧衣服亲手裁剪、缝制的。
 

1984年,电影《街上流行红裙子》风靡全国,与之同时,中国女性的着装开始告别蓝色、灰色,进入鲜艳时代。
 

1996年,全国第一家网吧在上海出现?;チ贝牡嚼?,加速改变着中国人的生活。
 
  进入21世纪,随着社会经济日益发展,中国逐渐成为世界汽车消费第一大国,中国人拥有汽车的速度让全世界震惊。

五洲播报

    ?汇聚童心童语,共话民间友好—— “同一片蓝天下”上海合作组织国家儿童画展在沈阳揭幕 ?文明对话系列活动(金砖专?。┰诎臀鞒晒侔?/a> ?五洲传播中心应邀参加第七届中国—东盟视听周多项活动并取得成效 ?五洲传播出版传媒有限公司与沙特文学、出版和翻译委员会开展交流洽谈 ?生态影像 世界共鸣 纪录片《来去海陆间》暨《雷生万物》国际版在京举办成果分享会 ?获奖纪录片《Neu Earth绿色星球》 国内首播!

影视资讯

    ?纪录片《登月·进行时》 4月23日起优酷播出 ?系列纪录片《博物东西》《姐妹城市》 定档优酷 开启文化交流 文明互鉴之旅 ?《神话阳城》亮相!带你探源中华文明 ?跨越大洋,讲好中国故事的贵州篇章| 中美合拍“村BA”主题纪录片今日开播 ?五洲纪录片《白求恩大夫》获2024深圳青年影像大赛国际单元评委会特别作品 ?“遇见五洲”合作交流会亮相世界科学与纪实制作人大会

图书资讯

    ?五洲传播出版传媒有限公司与沙特文学、出版和翻译委员会开展交流洽谈 ?五洲传播出版社亮相哥伦比亚波哥大国际书展 ?五洲传播出版传媒有限公司与哥伦比亚“汉语桥”教育工作者访华团交流座谈 ?五洲传播出版传媒有限公司2024-2027年合作印刷厂入围项目招标公告 ?五洲传播出版社亮相第20届希腊萨洛尼卡国际书展 ?新书推荐: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》